三年级数学(苏教版)上册
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
课 题 | 《一一间隔排列》 | |||
课 型 | 新授课 | 授课人 | 许向婷 | |
课 时 | 1课时 | 授课时间 | 40分钟 | |
教
学
目
标 | 一、知识与技能: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,初步体会和认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事物之间的规律,建立“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,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;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,两种物体一样多”这一规律模型。 二、过程与方法: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观察、分析、比较、归纳等思维能力,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。 三、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:感受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思想、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,并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。 | |||
教学重点 |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,找到“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,两端物体相同,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”这一规律。 | |||
教学难点 | 发现规律,建立间隔排列规律的数学化模型。 | |||
教学资源 | 多媒体课件、道具、学习单 | |||
教学过程 一、“水果蹲”热身活动(5分钟) 请三名学生上台,分别发放水果模具——苹果、香蕉、榴莲 教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,即老师说“水果蹲、水果蹲,水果蹲完苹果蹲”这个时候,拿到苹果的同学就要蹲下来。“苹果蹲、苹果蹲,水果蹲完香蕉蹲” 三个回合,让苹果和香蕉蹲三次,而榴莲却没有蹲。让台下的学生观察老师的口令有哪些规律。 教师小结:像我们刚刚的活动,依次出现苹果、香蕉两种物体,并且一个隔着一个交替出现的排列方式叫“一一间隔排列”(板书:一一间隔排列) 过渡语: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索间隔排列问题里面藏着什么规律。 二、讲授新知 1.寻找规律规律原型——出示课本例题(P78页) 师:有一个兔子乐园,它们正在很开心的玩耍,让我们一起看看,从图中,你看到了什么? 生:兔子、蘑菇、木桩、篱笆、手帕、夹子、大树、草地等 师:同学们都很厉害,观察的很仔细,都发现了这些物体,那老师再提一个问题,看看谁能回答老师的。 师:图上哪些物体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呢? 师:在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三组物体中,哪些物体可以分到同一类中去,为什么?还要填上他们的数量。 (提示: “哪些是两端的物体”“哪些是中间的物体” ) 小组为单位讨论,并把讨论结果写在学习单上(5分钟) 师:看了这些数字,你有什么发现?(指名回答) 出示小结: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师:为什么会多一个呢? (学生回答:每个物体后面都对应有不同的物体,最后一个没有,所以多了一个。) 师:如果我把最后一个兔子去掉呢?兔子和蘑菇的数量相同吗?(数量相同) 去掉一个兔子后,两端还是不是兔子?一个是兔子,一个是蘑菇,那头尾不同的情况下,他们的数量反而——相同 都是7个。 小结:一一间隔的两个物体,头尾相同时,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。 头尾不同时,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。 讲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类型 第一种:多一个 第二种:同样多 三、构想规律建模(小组合作)5分钟 运用你手中的道具,摆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,代表进行回答。 四、巩固练习,运用规律模型 1.20只小兔站成一排,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,一共有( )个蘑菇。 2.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,一共需要( )个夹子。 3.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,如果 有10个, 最少需要几个?最多有几个呢? 五、课堂小结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(头尾相同),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。 两端不同(头尾不同),两种物体数量相同
| 个性教案(备注)
“苹果——香蕉——苹果——香蕉——苹果——香蕉” 教师提问:哪位同学发现老师的口令有什么规律? 预测学生回答“只出现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,没有榴莲” “他们都是苹果、香蕉、苹果、香蕉”
(板书: 第一组:兔子、蘑菇、 第二组:木桩、篱笆、 第三组:手帕、夹子)
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兔子比蘑菇多一个 木桩比篱笆多一个
板书:一一间隔的两个物体,头尾相同时,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。
头尾不同时,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。 | |||